疫情防控不松懈|一米线,健康线!
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(第九版)》中的《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》要求,最新行为准则包括勤洗手、科学戴口罩、注意咳嗽礼仪、少聚集、文明用餐、遵守一米线、常通风、做好清洁消毒、保持厕所卫生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、核酸检测、疫苗接种等方面。
今天就让学工君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之六:遵守一米线。
保持社交距离,是爱你最好的方式。让我们守好健康“一米线”,筑起防疫安全线。
为什么是保持1米社交距离?
为什么是保持1米社交距离?0.5米就不安全了吗?
1米线是安全线,这是有科学依据的。
新冠病毒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,说话、咳嗽或者打喷嚏时,病毒会随飞沫排到空气中。研究表明,在重力作用下,飞沫从口鼻排出到落地的水平距离一般在1米以内。
飞沫传播发生在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时,这就说明,小于1米的近距离接触,吸入他人飞沫的概率就会很大。因此,为了预防新冠,在日常工作、生活中,人与人的社交安全距离应保持在一米以上。
保持社交安全距离不仅是文明礼仪的体现,还是能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的保护性行为。因此建议在公共场合,人与人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,并且尽量不要到人群聚集、通风不良的场所。参加核酸检测时,在公共场所排队、付款、交谈、运动、参观、购物时,注意保持一米安全距离,不聚集、不扎堆,当好健康第一责任人。
哪些场所一定要保持“一米线”?
在疫情防控中,有很多场所特别要落实好1米线:
商业场所:商场、超市、酒店、菜场等,在购物、结账时;
公共场所:银行、医院等,在检测核酸、候诊、接种疫苗排队时;
人流集散区域:地铁、公交、机场、车站、码头等,在排队乘车、候车时;
工作场所:会议、办公座位相互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,单位食堂排队就餐,用餐期间不扎堆、不攀谈。
除了保持“一米线”,还要注意什么?
科学佩戴口罩,坚持勤洗双手,经常开窗通风,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,使用公筷公勺……这些都是做好个人防护的“好伙伴”,时刻要记牢,一个不能少。
“一米线”是个人隐私保护线、公共秩序维系线,也是一条城市文明风景线。当前疫情背景下,“一米线”更是一条“健康线”。
一米,是爱你的距离!
一米,是守护的印记!
END
来源: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(处)
中国疾控动态公众号
责任编辑:王丹
近期热门文章: